回到阔别两年的安徽老家,发现有一些变化,姑记如下:
1、基础建设加速。正在修建一条横穿本乡的高速,以后回家更为方便快捷。现在回家走的是县道,不仅陡峭狭窄,而且弯道非常多,不安全,速度慢。高速通了以后,将大大提高出行速度。
2、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村里的道路早已硬化,现在再加宽,方便两车交会;路灯、垃圾桶一应俱全;村委会的脱贫项目仍在继续;厕所革命效果明显,加了化粪池、抽水马桶;有人家装了摄像头,智能化设备开始普及。
3、空心化。除了老人和留守儿童、妇女外,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还有老人也要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也比较少,大部分都去县城读书,父母陪读。还有就是暑期回家的学生。随着城镇化进程,空心化将进一步加剧。
4、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教导。由于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而老人多忙于农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导,我看到留守儿童都在玩手机,主要是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以及玩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手游,并有说脏话、暴力化等不良倾向,非常影响身心健康。村委应该成立暑期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将这些儿童集中起来读书、学习、游戏,并及时提醒老人关爱儿童,减少儿童沉迷手机的时间。
5、骗局加多。诸多针对农村老人的骗局加多,大部分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如通过小恩小惠的方式骗取老人购物、电信诈骗等等。
6、精神生活缺乏。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缺乏精神生活,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层次。如何休闲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精神生活世界。农村老人大部分都是通过打牌、打麻将、吃喝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吸烟、喝酒仍然是最流行的交际方式之一。
7、封建迷信活动抬头。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开始复活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如大修豪华坟墓、修建祠堂庙宇、修谱等等。修坟、修庙、修谱、修祠堂是比较常见的活动,强行摊派,互相攀比,实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8、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农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大部分通过电视或者手机。单向的信息渠道容易造成洗脑或者极端思维,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带来极端思想。比如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崇拜强者,歧视弱小,缺乏社会公义思想,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