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休战》事件在豆瓣以及其他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最讨厌也是集中火力抨击的实际上只有一点:不能使用举报来打击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网友。
为什么大家都讨论举报?实际上是警惕使用公权力进入私人领域,从而带来可怕的后果。这个可怕的后果,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文革。
大家在网络上、私下里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不同人的看法迥异,只要不违法、不违道德,都可以公开讨论。如果一方认为对方的观点有违法之嫌,自然可以提起诉讼;如果认为对方有碍道德,大家自有公论,必不能长久流传。如果动不动就举报,让对方所在的单位、公司等上级领导干涉,就显得非常不道德,而且还显得不那么自信。
就拿此次事件来说,网友认为此书翻译得不好,甚至比机器翻译还要差,而且还举例了,这是网友的个人看法,并不违法,也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如果你认为对方说得不对,你可以反驳,但是并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对方认输。因为很多时候,意见都是主观的,并没有必要非要达成一致。
当然,这背后可能有商业利益的因素。因为出版商要卖书,希望豆瓣上的评分高一些。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出版商更应该从负面评论中吸取教训,改进翻译质量。此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此次举报者据说与出版社,甚至与译者都没有直接的关系,那就更加让人匪夷所思。据举报者所谓其举报是为了挽救一位“失足的学生”,那就更加令人费解。动用公权力、强迫一位学生放弃自己的意志,这是什么样的“好意”?
对于个体而言,最宝贵的就是自由意志!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个体就如同机器一样。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人之行为之所以能被道德评判,就是因为其有自由意志。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事物进行评价,然后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
这位举报者可能被家长式的教育毒害了。所谓家长式的教育就是在为了你好的名义上,任意剥夺个人的自由意志,强调凡事只有一个答案,凡事都要服从。
从此次举报事件来看,国内的言论空间存在着问题。虽然大多数网友都反对举报,但是只要一个举报者尝到了甜头,无数的举报者必将踵至,必将导致可怕的后果。
如果网络上只有一种声音,就像大自然中看不到不同的风景,就像所有人都长着同一个面孔,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此次事件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发生的一个事情。当时我在香港读书,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书评。该书的作者是圈子内的大佬。整篇书评除了概述内容之外,基本上是在推崇此书的贡献,但也有几句不那么动听,大体意思是此书的考证过于繁琐等等。结果该书作者看到了此段内容,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当着众学者的面指责我的导师,说我的导致指使我攻击他。实际上,我导师并不知道此事。
事后,我将此篇博客删除。后来,我再也不敢在网上随便写书评了。
自古道文人相轻,此言不虚。有些人好面子,连良知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