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小时候觉得教师非常伟大,教师节也显得非常神圣。后来自己也当了教师,才发现没那么回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已。
现在社会分层非常厉害,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诉求、社会感知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存在了误解。很多人也将义务教育的教师与大学教师等同,又将大学里的不同专业的教师混为一谈。实际上,差别很大。
从事文科专业尤其是传统基础文科专业的教师,在大学里最为清贫。当然每个领域都有一些门道,只要你会了门道,也会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但是总体上来说,在这个时代,文科的底层老师活得都不怎么样。除了待遇在大学里最差之外,缺乏自由的学术环境恐怕是文科教师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我自从上了北大之后,就一直被误解拿了很多钱。甚至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已经被传一个月就可以拿到上万。确实,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每个月的奖学金有上万港币,但要交学费,还要用它去支付生活费、住宿费等等,然后所剩无几了。但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等我工作之后,一个月工资起码不低于一万。2009年7月,我来上海大学工作,工资3900。每次回家我都要解释半天,但是无人肯信。
因为对于老乡来说,搞装修的一个月都不止3900,何况你是寒窗20载,拿到手的工资才3900,还不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呢。所以,有老乡说,你的北大,你的博士算是白念了。
我竟然无言以对。
在这个时代,我并无资格抱怨工资太低。因为比我辛苦却拿着更低工资、享受不到任何福利的大有人在。网络上也不时有人讥讽晒工资的大学老师:一年有两个月不工作,上课就靠耍嘴皮子,发了烂文章还有奖金,还要各种福利、各种项目、各种外快。我也不想反驳。因为网民所说的并非是造谣。在大学里确实有这样的人,表面上看也有老师懈怠了,或者因为对体制的怨恨而消极怠工,也有通过项目、奖金、培训班而挣得盆满钵满。我只是想说,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是您说的这样。
在我心目中,教师永远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大学教师更加神圣。因为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担负着启发民智、引领方向的重任。大学教师除了是教师之外,还是学者,是知识分子,是以学术为业,是继往圣之学、开来世太平者,是灵魂塑造者。大学教师不应该成为阿谀奉承之辈,不应该只为稻梁谋,不应该为现实唱赞歌,不应该为权力、为金钱献媚。大学教师应该批判现实,引发思考,激发思想,应该为社会底层发声,应该为未来负责,应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良善。
可是这为大学教师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在目前的情况下,背负着高房贷、养老与养小的重担之下,大学教师沦为大学里最卑微、最低贱的一枚工兵。他的权力还比不上门卫,甚至比不上食堂里的师傅。他们更不敢与现有体制唱反调,不敢引领学生反思现有体制之不足,不敢有任何“叛逆”的言论,因为只要一个“举报”,一票否决,他们就会失去饭碗,失去晋升的机会,乃至失去一切。
可能对于文科教师,很多人甚至包括大学领导都认为只应该拿最低的工资,因为文科教师没有像理工科老师直接产生或转化成GDP或生产力。文科老师的贡献在哪里?大学需不需要文科?大学生还需要上文科的课吗?确实,文科老师所做的贡献没有理工科老师那么明显,文科的课程也不像厨艺、测绘等那样直接变成学生的技能,可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除了掌握技能之外,还需要的是充实自己的灵魂;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除了GDP之外,还需要与GDP相当的精神与思想世界。当然,我们还不要忘记文科老师所肩负的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引领未来。可能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也是,我们只要活着当下就好了。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现有的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人类的苦难远远没有终结,真理远没有掌握人民。知识分子的一个角色就是先知,对现实永远不会满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激发更完美的制度的出现。难道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吗?
我也不是在今天发牢骚。我只是希望大学教师不要被社会误解,获得与自己职业相称的待遇,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学教师能有一个更加纯粹的大学环境,让大学教师发挥其更加本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