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工作坊与夏老师讲座

XIAO Qinghe
XIAO Qinghe
管理员
1622
文章
0
粉丝
学术活动评论3字数 571阅读1分54秒阅读模式

10月18日南开历史学院陈拓兄组织工作坊,还是青年人火力足,直接批评,感谢点评人朱老师、陈兄,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收获很大。

19日-24日,夏老师在南开、北京有系列讲座。

20日下午在北大,来了20多人,比预料中要好,其中5位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位来自杭州,一位来自隔壁清华,一位来自中文系,五位本专业博士生,似乎没有本系的本科生。

夏老师介绍了他新著的基本内容。

1、编年史+主题研究。

2、涵盖了所有前沿主题:形象史、书籍史、心态史、性别史、圣梦、民间宗教、教义问答、礼仪之争、教案与清代政治等等。

3、利用了档案资料,如传教士书信,披露了一些细节:

(1)肇庆有利玛窦展览,但不知道利玛窦在肇庆的服饰,只是用了一张耶稣像,实际上利玛窦在肇庆是和尚打扮。

(2)利玛窦的和尚打扮使得其常遭歧视,心里对佛教有怨气,《天主实义》强烈批判佛教。

(3)罗明坚读过《法华经》,但传教士不理解佛教,认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指南方无阿弥陀佛。

(4)雍正时期,山东耶稣会与方济各会传教士通信提到当地有一个信徒被逮捕,无钱赎出被打受伤,回家后去世,其妻子将丈夫像与耶稣像放在一起祭祀,说耶稣为了救大秦而死,其丈夫是为了救中国人而死,其丈夫是耶稣在中国的兄弟,有一批追随者。传教士商议如何处理,但为了避免被官府知道或传出这个丑闻,这个事不了了之。

(5)康熙礼仪之争期间,因为九子夺嫡事件心情很不好,颜珰不会背书,康熙认为耶稣会士是他们的包衣奴才,认为铎罗打狗要看主人。(年羹尧不写奴才而写臣被认为不忠诚。)

4、历史学与哲学有区别,基本上没有讨论思想方面的内容,不过有一章讨论术语翻译问题。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