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夏伯嘉:明清中国与天主教,1580-1800

XIAO Qinghe
XIAO Qinghe
管理员
1625
文章
0
粉丝
学术活动评论2字数 1352阅读4分30秒阅读模式

讲座纪要 | 夏伯嘉:明清中国与天主教,1580-1800

2025年10月20日,主题为“明清中国与天主教,1580-1800”(China and the Catholic Mission,1580—1800)的讲座在李兆基人文学苑3109会议室成功举行。讲座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讲席教授夏伯嘉(Ronnie Po-chia Hsia)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长聘副教授肖清和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高校近三十位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肖清和老师向夏伯嘉老师赠送《E考据与东西文明互鉴研究:夏伯嘉老师七秩纪念文集》一书,祝贺夏老师七秩寿辰。该书收录了王汎森、黄一农、苏基朗、孙尚扬等学者有关东西文明互鉴研究的论文,对近代以来东西文明、历史与思想传统中的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讲座中,夏伯嘉教授系统梳理了1580年至1800年期间天主教在华传播历史,其中涉及形象史、书籍史、圣梦研究、性别史和民间秘密宗教等学界前沿话题。讲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注“传教士”。夏老师首先介绍了1580年至1800年期间来华传教士的身份信息,具体包括国籍、年龄、教育背景和所属修会等内容。随后,针对耶稣会的“对话传教”,夏老师试图通过分析耶稣会士与中国文人的对话话题、用词、语境,解释早期耶稣会的文化成功以及后期渐渐弱化的对话传教问题。同时,夏老师关注耶稣会士的易服策略,以此为切入点,追溯传教士服装的演变以及国人对此的理解。

第二部分关注“天主教”这一群体。夏老师首先分析了天主教的出版事业,通过明清书籍及阅读的演变来研究当时社会对天主教书籍的反响。针对视觉作品,夏老师着重强调了视觉作品对于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义问答,夏老师在简要介绍当时出版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中拉丁词汇的中文翻译,以及这些书籍在明清时期对宗教读物产生的影响。随后,夏老师还讨论了圣梦问题,比较了欧洲、中国不同语境下的圣梦。

第三部分关注“信徒”,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六个主要问题:夏老师对比了信徒、教会支持者和反抗教会的势力三种不同的儒生,涉及学术的包容与冲突,以及耶稣会支持者们的关系等问题;通过梳理传教士的信件以及当时对婚礼的刻画,夏老师试图回应天主教是如何扶持以及颠覆明清时期性别关系的;夏老师通过耶稣会档案、那不勒斯中文神学院档案和罗马万民福音部档案,分析清政府的反天主教背景下,一个系统性的中国教会的形成情况;本部分最后两个问题,分别关注这一时期天主教与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和秘密民间宗教的关系问题。

 

第四部分关注“赞助者与敌人”。这一部分主要以时间为线,梳理天主教与皇帝的关系,以及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夏老师指出,源于四十年的友谊,康熙皇帝较为信任耶稣会士,这是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黄金时代,十八世纪礼仪之争的发生,北京与罗马关系的恶化,这一时期天主教衰退。夏老师以传教士的幼婴洗礼为切入点,探讨传教环境的恶化问题。同时,通过分析乾隆四十九至五十年轰动全国的教案,分析清政府禁教背景下的秘密教会。

讲座结束之后,与会师生围绕基督教政治哲学、不同差会的史料运用等等问题与夏伯嘉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热烈。本次讲座不仅揭示了1580年至1800年期间天主教在华期间的复杂面貌,同时也为理解中西文化交流与促进宗教本土化提供了重要视角。

夏伯嘉(Ronnie Po-chia Hsia)教授,1955年出生于香港,当代美国著名的欧洲史研究专家,1982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麻萨诸塞大学及纽约大学。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Edwin Erle Sparks讲席教授,兼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通信研究员等,熟练使用德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等,著有Reformation Europe 1480-1580 (Longman, 2004),The World of Catholic Renewal, 1540-1770 (Cambridge, 1998),Trent 1475: Stories of A Ritual Murder Trial (Yale University Press),Social Discipline in the Reformation: Central Europe 1550-1750 (Routledge, 1989)等专书十余种。(王福庆撰稿)

继续阅读
历年同日文章
10 月
26
 
基督宗教论坛2025 学术活动

基督宗教论坛2025

被称为神仙会,老一辈学者也有参加,但年轻人也陆续加了进来。这次会议在广州,去年在上海。这次会议人数超过了70人,算是近几年人数最多的。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也见到了前辈学者,认识了一些年轻学者。虽然会...
南开工作坊与夏老师讲座 学术活动

南开工作坊与夏老师讲座

10月18日南开历史学院陈拓兄组织工作坊,还是青年人火力足,直接批评,感谢点评人朱老师、陈兄,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收获很大。 19日-24日,夏老师在南开、北京有系列讲座。 20日下午在北大,来了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