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出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家庭,非常不幸。他的童年在缺乏母爱,家庭分裂,父母离婚,家徒四壁的环境中度过。父母的离婚,给我们带来了长远的、无法估量的坏影响。我从一个活泼、外向的小孩变成了内向、消极,不爱说话,只会默默读书的”好”学生。弟弟在缺乏关爱、教养的情况下,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爱学习,非常调皮,叛逆,无事生非,不懂事。父亲只会卖点苦力,家里无人做饭。周末我从学校回来只能自己烧饭,可是平时可怜的弟弟只能跟随父亲过着吃千家饭的日子。有时候,玩累了,随地就能睡着,甚至在田埂上都能入睡。
1999年我非常幸运被被北大录取,弟弟开始长时间和改嫁后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13岁的弟弟已经非常难以管束,桀骜不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最终无所事事,荒废青春。当然,他自从小学还没有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学校。母亲安排他去学各种手艺,最终都无果而终。后来他也陆陆续续跟随不同的人去打工,最后都以他逃脱而结束。甚至有一次,他自己独自一个人从天津扒火车回家。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他也来到北京找我,我带他一家一家去找工作,试了不同的行业,但最终他都没有坚持下去,又独自一人去了山西长治。
弟弟的身体很弱,与小时候的营养不良很有关系,一般的重活也干不了,他自己也没有耐心与毅力。在磕磕绊绊的长大之后,弟弟于2010年结婚了,以上门的形式入赘到岳西石关。婚后不久,弟弟的女儿出生了。虽然弟弟在工作上还是不太顺利,但是有家庭的责任、有亲情的关怀,他一直在进步。2012年国庆节,弟弟带着女儿、弟妹一家三人来上海看我们。这是我们兄弟两家唯一一次在一起旅游。
我从母亲,与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馈不尽相同。母亲迫切希望弟弟早日长进,有所作为,巩固家庭,但是弟弟对于母亲所给予的压力非常反感,与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这次回家之后,弟妹还有其他亲戚都说弟弟这几年改了很多,不仅有事业心,而且特别关照家庭,尊敬长辈,关爱小孩。可是我自己并不知道,还是以为弟弟如同以前那样,不听话,让母亲伤心。我每次打电话给弟弟,也多是三言两语,不欢而散。由于分开得太久,我对于他的事情,了解不多,每次电话中也只能教训他好好做事,不要让妈妈伤心。可能弟弟对于我与母亲这样一直要求他改进而无视他的进步十分反感,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
2014年除夕晚上,父亲在上海和我们一起过年,我期待着弟弟会先打电话来,起码要打给父亲。可是他没有。我先打给他,也没有说几句就挂了。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后的通话。后来,我听母亲说,5月期间,弟弟还希望打电话给我,但是没有打通。
活着真的不容易。在老家,结婚之前的弟弟是一个被忽视、被欺凌、被嘲笑的人。因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是金钱。搞不到钱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作为一个人的弟弟,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可能作为他的母亲、他的哥哥,在这个时代的整体环境中,也无法做到以亲情来感召他、来安慰他、来鼓励他。给他的只有责骂,只有压力,只有教训。我们包括我母亲,都迫切希望他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满足这个时代所要求的金钱至上的虚荣与伪善。无论我现在多么后悔,多么想和他说话,想多一点时间与他在一起聊聊,都无法实现了。
我还清晰得记得,有一年我和弟弟去外婆家拜年,弟弟去超市买东西,弟弟要买东西,售货员非常傲慢,弟弟有点不愉快,两个人有点僵。后来弟弟买单的时候,弟弟从衣兜里摸出几十块钱,售货员非常鄙夷的挖苦说:“我还以为你能掏出几百块呢?”
出殡的时候,3岁多的侄女还未谙世事,不停的问他妈妈:“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了天堂,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歧视、没有侮辱、没有损害、没有车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