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State College二手群里又看到有同学被骗了。其实,套路都很简单。有人想换汇,等把钱转过去了,微信上就被拉黑了。这些骗子都有漂亮的头像,朋友圈也是非常丰富,给人印象是诚实可信。群里已经出现了好几次,群主反复强调换汇要面交,但是仍然有人上当。尤其在疫情期间,很多人不愿意出门,使得今年的骗子更多。
很多人说,出门在外尤其是出国,千万不要搭理华人。当然,说这话或多或少让人感到气馁。本来远离故乡、举目无亲,好不容易碰到同乡,何其亲切!可是,骗子也多!
上次去了一趟大学,见了夏老师,完了我去了一趟华人超市,本来买了两瓶老干妈,回来看了小票,发现被算成了3瓶。我去了好几次,不知道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但是,通过这事我发现可能不是那么简单。我买的东西不是很多,结账的时候,她让我去看看旁边新到的水果。在我看水果的时候,她在扫东西。所以,这个事情可能不是误扫,有可能是有意的。
我想起我大一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我们大一是在昌平校区,与市区非常远。我又是第一次出远门,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在昌平校区,有一位自称老乡的人对我问长问短,提供了很多看似有用的信息。混熟了之后,他就推销了一款随身听,在那种情况下也只好买了。事后发现这款随身听没有牌子,根本不值那个价钱。所以老乡见老乡,骗你没商量!
其实这是骗子的伎俩之一,说是老乡其实是为了让你放松警惕,从而容易上当!可是正因如此,华人社会之间的信任就没有了,社会成本就增加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骗子?我想可能是集团作案,尤其是这种通过微信骗钱的。
还有通过租房骗钱的。通常是看到转租广告,骗子写邮件说想租房,然后通过转租将一个月房租打过来,随后借钱。实际上,房租并没有转过来,而借的钱已经拿走了。
另有盗取QQ号码的。有人在二手群里发送大量广告,说有二手商品要贱卖,可是没有图片,只发了一个链接,等点击了链接,却需要QQ号和密码,等输入了这些就会发现QQ号被盗了。
境外的骗子往往都是说有一笔财产需要继承,好在Gmail统统将其视为垃圾邮件。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上当?
还有冒充大使馆、领事馆、快递公司、国内公安局、FBI等等打电话的。这类骗局大家知道的比较多了,防范也比较强。但是我在美国还时常收到领事馆发送的短信和电邮,提醒防范此类诈骗。由此可见,此类骗子仍很猖獗。
很多骗局由来已久,比如《笑林广记》中就记载了很多骗局,大家感兴趣可以翻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