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身来港已是三四个月了,其间回家了一趟。我以为可以减轻我的想家之苦。然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现在更加想念温暖的家,想念老婆,想念我的母亲。人们都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感情才有痛苦、有快乐、有悲伤、有开...
人生轨迹
原帖网址:http://viaway.blog.sohu.com/6135111.html 这是我小学毕业时的照片,看我那时多么小啊。还很顽皮、活泼。那时的生活很苦。中午在学校不回家,就吃自己带的冷米...
成长故事
原帖网址:http://viaway.blog.sohu.com/10943276.html 新学期又要开始,新的旅途即将启程。有时,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才发现自己虽然多么不幸,同时却又多么幸运...
爱情故事
我出生在皖西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我出生不到几个月,奶奶去世。不到几间的老房子里,住着我们全家人:我、我爸爸、妈妈、爷爷,还有一个残疾的大叔。 当我6岁时,上帝把她降临到同一个山村。她家就在我家对面,只...
研究链接:近代史全文资料库
本資料庫免費開放使用,台灣地區用戶請進入本院「漢籍電子文獻」,在上方功能列選擇「個人使用申請」或「機關使用申請」,個人用戶線上填表(不須填寫固定IP位址),取得email認證後,可立即開通帳號,登入使...
研究链接:西藏研究资料
研究链接:西藏研究资料 http://tbrc.org/#!home
研究链接:Getty Publications Virtual Library
Getty Publications Virtual Library虚拟图书馆: http://www.getty.edu/publications/virtuallibrary/index.html
研究链接:世界数字图书馆
搜索介于公元前 1200 年 和 公元 2000 年 有关 193 个国家的 11051 个条目 http://www.wdl.org/zh/
王珂: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近代中日关系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这120年间,前半是以侵略与反侵略为主题,后半围绕是以应该尊重历史还是应该集体失忆,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主义几乎一直发生着冲突。然而不同的是,中国的反日民族主义...
参加上海宗教学会第九届青年学者论坛
此次宗教学会第九届青年学者论坛由上海大学承办,会议得到上海宗教学会、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得到兄弟院校的热情参与,一共报告的学者由60余人,分3个会场同时进行,盛况空前,在充斥商业铜臭的上海...
第三屆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
2006、12、7-9: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第三屆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 會議照片>>>
肖清和:礼物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适应策略
肖清和(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摘要:明末入华的耶稣会士通过礼物构建人际网络,为天主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礼物传教是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天主教本土化的尝试。耶稣会传教士通过向...
肖清和:批判与改造:明末清初天主教与道教文化的相遇
肖清和 摘要: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后,传教士对中国本土的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其中,传教士在护教著作中,对佛道以及由佛道所衍生出来的民间信仰采取了严厉抨击与批判。但是实际的交往中,传...
肖清和:經典、詮釋與漢語神學
經典、詮釋與漢語神學——讀《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箋注》、《<鐸書>校注》 李天綱編注:《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箋注: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論教文集》,香港:道風書社,2007。 孫尚揚, 肖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