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计六奇《明季南略》,真是触目惊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结党倾轧、自相残杀。清兵未至,而南明已经摇摇欲坠。马士英、阮大铖、刘孔昭等人可谓历史罪人。当然,改朝换代,最惨的还是老百姓。文人士大夫、官僚、军人可以改仕新朝,照样保存势力,有家底的人也可以愉快的接受新统治者。可是,被劫掠的、不愿意投降的人下场可就悲惨了。另外,史可法镇守的扬州与钱谦益等人投降的南京,前者被屠十日,后者得以保全。可是史可法名垂千古,钱谦益遗臭万年。
看到被清兵劫掠的张氏,自投长江,并藏2两黄金,希望获其尸者葬之。读其绝命诗,更令人悲怆不已。中国自古不乏聪睿才智者,为何不思一良好制度,避免类似悲剧?在王朝帝制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避免流血的体制?顾黄王有所思考,但仅对君王有所批评,可是对于如何建设避免类似悲剧的制度,却无过多思考。因新王朝已建立,若有僭越,实有违碍。而同时代的西方已有笛卡尔、牛顿、洛克等伟大思想家,后来还出现了光荣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方的体制。
附上张氏绝命诗,其情其景,如在眼前,悲哉悲哉。
其一:
深闺日日绣鸾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祗余魂梦绕家乡。
其二:
绣鞋脱却换䩺靴,女扮男妆实可嗟;跨上玉鞍愁不稳,泪痕多似马蹄沙。
其三:
江山更局听苍天,粉黛无辜实可怜!薄命红颜千载恨,一身何惜误芳年。
其四:
翠翘惊跌久尘埋,车骑辚辚野堑来;离却故乡身死后,花枝移向对园栽。
其五:
吩咐河神仔细收,碎环祝发付东流;已将薄命拚流水,身伴狼豺不自由。
清军入南京时,投降者甚众,殉节者亦有,比较早者如陈于阶。但,投降、逃跑者比比,以至于有乞丐投河以殉,其诗曰: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