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老家因为修谱、修祠堂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主要是钱的事情。农村修祠堂、修庙、修路、修坟的传统由来已久,背后的动机、目的都值得分析。如果有人类学家进入调查,或许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学术论文。
为什么要修?这里面要分类:一类是公共设施,如公路或者农村道路硬化、停车场、广场、桥梁等等;另一类是带有一定宗教性质的设施,如祖坟、祠堂、寺庙,以及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对于第一类,当然是为了村民的公共福祉;对于第二类,原因又要细分。首先是旧有设施需要维修,如祖坟遭水毁坏,需要维修;其次是新建设施,如新建祠堂;第三旧有设施没有损坏,但整修使得更加豪华、好看;第四诸如需要年年更新的东西需要维修,如族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补充信息。
对于第一类公共设施,政府都会提供资金,纳入惠民工程,村民自己出资并不是特别多,不会成为负担;而第二类则在近年愈演愈烈,成为村民的巨大负担。
那么,为什么条件好了之后就热衷修坟、修庙、修谱、修祠堂呢?
据我观察,本地人带头修坟等等,他们的说法都是为了认祖归宗、光宗耀祖、孝敬祖先,总而言之就是要维护祖先崇拜,是做善事,是一项义举;那些外地人也认为有必要,因为叶落归根。
核心是祖先崇拜。也就是将此行为作为一种宗教行为,认为此举是善行,会得到祖宗荫庇或保佑,从而有利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所以说这也是一种宗教行为。无怪乎破四旧的过程中,这些设施全被红卫兵砸毁了。现在要重修的人,基本上也是这些小将们。只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成为老人了。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这中间还涉及到权力、地位与经济关系。许多带头组织这些事情,不仅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地位与权力,而且借此巩固自己的影响力,甚至还会获得经济上的好处。因为好多时候,账目明细并不公布,而参与此事的人可能也会获得一定的好处。
当然,具体的动机与原因还应做详细的田野调查方可得知。纯粹的宗教或权力或经济动机分析或许都不是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