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是文化和宗教信仰多元化的世界,宗教之间的文明对话是大势所趋。虽然宗教对话很早就有,但是早期的宗教对话更具论战性质,一些研究者基于本宗教对其他宗教采取非学术的、宗派主义的态度,诘难甚至谩骂异己的宗教。然而,宗教论战的发生也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深思,进而进一步加深对各个宗教的理解,同时也会促进一些宗教信徒去了解其他宗教的文化。本文将以圣严法师为例,以《基督教之研究》一书为主,从佛耶爱观与救赎(解脱)观两大重要概念的比较出发,来分析圣严法师早期对基督教的态度以及晚年对基督教看法的转变,进而来探讨各大宗教之间的对话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性。
【关键词】:圣严法师 《基督教之研究》 宗教对话 佛教 基督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目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 圣严法师早期佛耶比较观产生背景9-16
- 第一节 圣严法师简介9-12
- 第二节 宗教论战(大背景)12-15
- 第三节 《基督教之研究》成书背景15-16
- 第一章 圣严法师与基督宗教神职人员的辩论16-24
- 第一节 与龚天民牧师的论辩17-23
- 一、佛教的无神有神论17-19
- 二、佛教伪经说19-21
- 三、“新戒观”21-23
- 第二节 与杜而未神父的论辩23-24
- 第二章 圣严法师佛耶爱观之比较24-35
- 第—节 爱与慈悲25-28
- 第二节 爱的对象——人与众生28-30
- 第三节 爱的目的——荣耀上帝(赦罪得救),离苦得乐30-33
- 第四节 基督教爱观与佛教慈悲观的同一性33-35
- 第三章 圣严法师佛耶解脱(救赎)观之比较35-50
- 第一节 业障(无明—造业)与原罪(生命—认知—死亡)35-41
- 第二节 佛教的因果律非定命论41-45
- 第三节 终极目的——永生,解脱45-50
- 结论 圣严法师比较宗教观的现代启示50-58
- 第—节 圣严法师晚年对基督宗教的态度(访谈黄国清)50-53
- 第二节 宗教学界针对不同宗教彼此批判以及相互对话之情况53-55
- 第三节 各大宗教之间的对话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性55-58
- 参考文献58-64
- 后记64-6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