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春节是在老家度过的。提前回去是为了表妹的婚事。由于近些年在老家待得少,很多事情可能体会不深,聊记于下。
1、农村攀比的现象愈演愈烈。以前过年只要五星皖烟就算高档了,现在几乎每家都是给硬中华,还有人家在给软中华。送礼也都是两瓶六年口子窖加两条硬中华。尤其是举办结婚等重大活动,硬中华都是最低标配。过年燃放的烟花炮竹也是愈来愈多,每家每次基本上都在400元以上。
2、红白喜事程序繁琐、礼节众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白事由于采取火化,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前简化,但是必要的法事程序还是要做完,尤其是连续要做七。婚事要从定亲开始,一直到结婚,期间要经过多个程序,每个程序不仅要请客吃饭,而且要送礼。原先不要彩礼的老家,现在也开始收彩礼,动辄10万都是最低要求。另外,结婚之前在城里买房,买车都是必须的。
3、扶贫确实在动真格的,但是农村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扶强不扶弱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些扶贫项目都是富者、强者拿去了,弱者、贫者仅仅分杯羹而已。其实对于政府来说也很难办。那些贫者、弱者,本身就先天不足,很难在产业上或智力上有所扶助,只能给钱或者让其帮忙打工参与项目而已。强者、富者利用这些好政策,变得更加富有;贫者、弱者也能从中有所获益;政府也完成了任务,皆大欢喜。
4、学校教育缺乏生员问题严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员激剧减少,原先我们镇里的中学有初中、高中,而且高中人数比较多。但是现在由于生员减少,这所有着5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学的高中被裁撤了。家长不管有没有在县城买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里读书。由于教育资源集中,县里房价比市里还高。
5、农村空心化继续加剧。如果按照目前的态势,不到20年,农村将变成荒山野地。目前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在城里买了房,随着上一代人的自然死亡,年轻人回老家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由于家里老人都在,现在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不少;但是过了20-30年之后呢。农村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持续,是要事业,要给年轻人希望和出路,要从教育、医疗等方面予以通盘考虑。如果农村不解决青年人的事业,不解决教育、医疗等(尤其是前者)问题,农村空心化必将进一步加剧。一旦城市里发生经济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6、精神生活贫瘠。不仅是农村,在城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非常贫瘠。在城里,人们还可以看看电影、听听歌剧、逛逛博物馆等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是在农村呢?电视基本上没有人看,电影看不到,书没有人去读,民俗活动基本上被商业充斥。据我观察,农村人的闲暇时间都在打麻将、掼蛋等。
7、对未来普遍感到迷茫。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认为人生除了挣钱之外还不知道能够做什么。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金钱至上。在这些价值观引导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不稳定。人的尊严不在于这个人的品格与美德,而在于其挣钱的能力以及存款的数额。那些通过赌博等途径致富的人也能获得众人的尊重与推崇。读书似乎是谋生的最低级手段。尊师重教变成了一句口号。
8、比较好的方面:对低保、五保的保障比较到位;村里道路比较好,很早就安装了路灯;村里医生服务比较到位,大年初一都能随叫随到;村里设置了垃圾桶(但河道里的垃圾比较多,没人清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