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文明冲突以及文化利益

XIAO Qinghe
XIAO Qinghe
管理员
1611
文章
0
粉丝
日志记录评论122字数 1217阅读4分3秒阅读模式

很早就已经流行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起不少人的讨论与反省。究其原者,文明冲突论仿佛为现今世界的不安与战争提供了一个解释。然而,这种大而化之的解释无疑非常适合美国的对外政策。那就是说,原来并不是美国要世界不安宁,而是因为你们与我们文化之间相冲突。这其中就隐藏了一个巨大的、但众人皆知的秘密,即利益之争其实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西方世界的强行突入,中国继续延续着自己的天朝上国的统治,当官的当官,为民的为民。对外闭关锁国或者有限开放,对内儒家秩序井然,是否依然可以维系着几千年以来的生存与发展呢?

这是一个无法想像的假设。实际上,假如没有西方世界的侵入,中国是否可以仍然维持着诺大的政治、经济系统?是否可以继续领先与世界?这就需要另一个假设,那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平等互惠的交流与贸易。通过这种开放的姿态,中国可以保持与世界的同步,甚至还可以领先于世界。盛唐之际,可为一例。

然而,中国的不开放政策实际上成为近代中国孱弱不堪的另一个主因。而资本主义急需要的世界市场,则是将中国无情的卷入近代化的历程之中。

所谓文明的冲突实际上不过是利益之争的遮羞布而已。如果没有利益之争,即使有再大的文明差异,也会相安无事。因为,文明的差异最多成为纷争的潜在因素,而绝不成为实际冲突的导火索。要知道,没有人因为别人思想的不同于自己就要与别人大打出手。

实际上,往往是强势的一方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反而将纷争的原因归于弱者的想法与自己不一样而引起的。其中的霸王逻辑显然易见。

为什么强势者需要别人与自己一样呢?这可以从中国的暴发户现象中看得出一二,那些暴发户往往认为自己在经济社成功了,于是自己的想法等等也就高人一等。自然,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逻辑依然是经济势力决定了话语权。

很多人来香港读书,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即歧视!原因与上述不无关系。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

因为本地人有自己一套的语言,他们以此构成自己身份的主要标识。同时,他们认为能说本地语言,即已表明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以及加入本地人的群体之中,因而就成为“自己人”,而非他者。而对那些不会本地语言的人,往往就成为被歧视的主要对象。

香港被殖民了100年,其中英语与粤语成为本地人群体的主要认同标识。其中英语当然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身份之主要标志,而粤语则成为本地人群体的主要标志。这主要与殖民统治有关,英语是官方语言,那些达官贵族所操的语言当然就是英语,而粤语则是本地人的母语。因此,在此之外的普通话就成为大陆人的主要标志。而普通话所标志的大陆人当然就不同于本地人,而本地人常常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因为大陆人就成为落后、野蛮等代名词。

其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利益之争。歧视是畏惧“他者”对自己所属群体利益的损害,或者与之产生竞争。因为一般而言,外来者往往比本地者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歧视就是希望通过语言以及社会评介等公共途径来损害外来者的形象,以此抵制或破坏或降低外来者的优势,以巩固以及维系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

但随着情况的变化,普通话日益成为强势的语言,那些以前对普通话不屑一顾的香港人,看来要花时间去学普通话了,因为若不如此,他们就可能日益丧失竞争优势了。

继续阅读
 
电源都不让快递了? 日志记录

电源都不让快递了?

多年前买的联想一体机开不了机,打开看了一下可能是电源坏了。在淘宝上买了个二手,结果线短了,需要退货,结果快递员说:要问一下客服,不知道电源能不能寄? 是不是听到电字就慌了?实际上电源里没有电池,也没有...
回乡见闻 日志记录

回乡见闻

因为有需要,回乡一趟,见闻如下: 1、几乎看不到小孩。以前放暑假,乡村里到处是疯玩的小孩,现在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在上辅导班、兴趣班。与此对应的是留村的都是老人。 2、养了儿女的不如无儿无女的。无儿无女...
日志记录

《中国基督教研究》征稿启事

  《中国基督教研究》(中英双语半年刊)由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创刊于2013年,国际刊号为2325-9914。本刊为中国基督教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发表平台,刊登与中国...
日志记录

《宗教与历史》征稿启事

  《宗教与历史》(英文半年刊, ISSN:3068-4803)由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以刊登宗教史研究类学术文章为主,兼及各类学术书评、评论及学术信息。每年两期,分别于...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