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努力和徒劳——帝制时代

XIAO Qinghe 文章收藏评论128字数 5896阅读19分39秒阅读模式

接下来中国就进入了帝制时期。中国的帝制时代可以分成五大阶段,这些时代基本都是一些王朝,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可讲的,王朝谁不知道,王朝体系都是很陈旧的一些历史观念,但学习历史还得从这儿入门。而且这些时代确实各有各的特征,并不是说能随便打破、打通,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这些王朝,过去有些人称为“超稳定结构”,它的特点是帝制时代国家机构的政治力量和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能力很强,但这个很强的代价就是它这个机器的损耗也很厉害,最后出现问题就会垮掉。每个王朝都会有一些根源的问题无法解决。有些小问题可以解决,有些积累下来的小问题可以控制但不能根除,只能一点一点让问题延缓,但最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危机。每个王朝都这样,过去称之为“王朝周期律”。每个王朝开始都说我得克服王朝周期律,不能犯前人的错误,一定要长治久安,让这个政权永远运转下去。但是每次到一定时候就会死机,然后又重新启动,每死一次机重新启动一次,对社会的破坏非常严重,这也是古代中国的大问题。我们学历史看到那种时候就会觉得那时的人很倒霉,赶上机器死机的时候是很惨的,社会会出现大规模的崩溃和倒退,但是下一个王朝重新启动运转起来以后又会慢慢缓过来,再过几百年又到了死机时期又不行了,就是这样的循环。

1.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到秦朝灭亡,才15年,非常短,但特别重要。秦朝开创了帝制时代,国家的“升级”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这个模式是它做出来的,以后就基本沿着这个模式修修补补往前发展。此外秦又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由于统治过于残暴,对社会、人民的剥削、压迫、控制过紧、过严,最终导致社会崩溃。这个事实也给后代一个深刻教训:一个政府、一个统治者统治社会,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得有一个限度,得给这个社会存活和喘息的空间。

第二阶段是西汉。秦汉相连,汉朝就比秦朝成功了很多,因为它吸取了教训。中国的国家形态从第一个大阶段向第二个大阶段转变,不可能一步到位。秦朝就是要一步到位,很多地方操之过急,它的剥削、压迫各种手段都过于强硬,所以它失败了。汉朝就好了很多,有所收敛,注意节奏,不急于求成,它就稳定了很多。特别在西汉前期,国家对社会的管控力度比较弱,社会其他各种势力、集团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西汉统治了二百多年。

西汉时间长,“汉”这个招牌就成了一个民族名称。汉族、汉人这些词都是汉朝的招牌带来的,而汉朝的招牌来自汉中盆地,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就是以汉中为地盘。汉中的名称来自汉水。所以汉族的名称来自汉水这条河。

西汉灭亡以后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朝代——新朝。新朝也是十四五年的样子,和秦朝差不多,但远远没有秦朝有名。新朝是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王莽篡位立新,没多久又被推翻了,之后是东汉,两个汉把它夹在中间,所以它经常被忽略。王莽的时代很短,下面就是东汉,又差不多200年,是汉朝宗室建立的,重新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东汉到了后期也政治腐败,慢慢衰亡也就不行了。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也称之为魏晋南北朝。东汉灭亡后中国整个分裂了,一开始是三国。三国历史并不长,只有60年,算是一个很短的分裂。

第二阶段西晋。西晋把三国捏在了一起,但这个统一不太稳定。西晋的统一没有持续有很多原因,比如内讧、内部斗争,也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叛乱。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阶段或者说再早一些时候,地球进入了寒冷期,草原游牧民族逐渐往南迁移,很多民族迁到了内地,和汉人慢慢开始杂居,他们本身也开始半农半牧的生活。但是民族隔阂并没有消失,中原王朝对他们还有很多的压迫,他们就趁着西晋内讧的时候发动暴乱,局面变得更混乱,最后西晋崩溃分裂,分南北各自发展了。

接下来就是东晋和十六国。东晋在南方,十六国在北方。为什么叫东晋、西晋不叫北晋、南晋呢?因为这个时候的人还保留着古代的观念——中国政治中心的转换和权力的争夺是东西之争,他们习惯于从东西而很少从南北来考虑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整个南方完全可以和北方抗衡甚至超越北方,那就是南北了,所以后来有北宋、南宋,不会叫东宋、西宋了。

南北朝开始,北方是北魏,南方是南朝的宋。这个时候南北方的分界线还很靠北,南方很强。一百多年下来,南方越来越不行,北方越来越往南推进。到最后一个王朝——陈朝的时候,就只有一点点地盘,长江以北还有四川全丢了。长江以北和四川由北方的两个政权分别控制,北朝分裂了,但是南方政权的地盘越来越小。第一个政权边界几乎可以推到黄河一线,到最后只能到长江一线了,中间变化还是很大的。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就军事实力来说,南方越来越弱,北方越来越强,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有关。这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唐五代又分三个阶段:隋、唐和五代。唐是主要的,唐很长,将近三百年,隋比较短,五代也比较短。

隋唐和秦汉很像。历史发展都是这样的,长期分裂以后突然统一了,因为之前一直分裂,统一以后其实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统一并不稳固。但这个时候的统治者往往不知道这个情况,他觉得统一了,现在没有对手了,谁也打不过我了,我爱干什么干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开始胡折腾。下面本来就不稳定,他一折腾,一下就垮了,秦就是这么垮的,隋也是这么垮的。然后再传一个王朝,新王朝就会觉得我不能这么折腾,我得稍微注意一点,政权就会变得比较稳固。此时分久必合也成了一个趋势,再分它也分不开了,所以就真正统一了。

因此汉朝非常稳定地统一,唐也可以非常稳定地统一。隋和秦就都是前奏,它们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且都为接下来的政权打下了基础。

唐朝强大,一方面是军事,特别是前半期,打了很多胜仗。唐朝的统治者,包括上层统治集团,不是纯粹的汉人,虽然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都有非常强的北方草原民族血统——鲜卑血统,有尚武精神,军事上比较有优势,只是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唐打了很多胜仗,版图一度扩得很大,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一方面是唐的文化。唐朝在文化上进入了一个高峰。

唐朝在政治上的稳定时间也不算长。唐朝近300年,只有前100多年政治上很稳定。唐朝中期爆发了一次军阀叛乱——“安史之乱”。叛乱爆发后,唐朝就一蹶不振,地方开始出现军阀割据,就这么应付了一百多年才灭亡。唐朝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谈不上强盛,因为它已经有点分裂了,它的强盛主要在前半期。

另外就经济来看,唐朝经济也不是特别发达。我觉得唐朝强在军事和文化,经济比宋朝差很多,唐的官方统计户口甚至还没有汉朝多,这很难想象,过了好几百年的发展,人口不但没涨还变少了。这与中间有一个大的低谷——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关,也有统计可能不全,很多人隐瞒没报的原因,但还是说明唐朝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不是特别高。我们认为它可能会超过汉朝,但也超不了太多,不能把它想象为一个各方面都相当高峰的时代。

从疆域上看,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时期。当时唐灭掉了北方草原的突厥,疆域一直伸到中亚,在朝鲜半岛灭了高丽和百济,占领了半岛三分之二的地方,中学课本都用这个时期的地图,以说明唐朝了不起。但这个时期的疆域维持时间很短,疆域太大,国家控制不过来。

第三个阶段是五代十国。中原有五代,南方有十国,十国有一个国在北方的山西,是比较晚的,大部分国都在南方。唐朝后期基本是一个名义上的统一,地方有比较明显的割据趋势,但到五代,就是真割据了。唐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之后农民起义也失败了,唐的地方军阀就开始割据,形成混乱局面。这是唐朝灭亡以后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不长,但是很乱,军阀混战,经济等方面破坏都很严重。

4. 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年)

此后进入了帝制时代的第四个时期——宋辽金元。

北宋范围不大,比秦朝可能还小一点。北边广大草原,甚至包括中原农业区的北部地区,像今天的北京,都在辽的范围内。西边还有一个西夏,再往西边还有别的民族政权。当时中国是一个很复杂的局面,核心区域是北宋。

宋这个王朝,过去一般给它的打分不是特别高,因为宋朝军事不行,跟唐朝相反,宋从来也没有大帝国出现,都是很小的,还经常被人打败。但今天对宋的评价比较高。宋的经济水平非常高,比唐高了一大截,以后的明清跟宋相比高不了多少,有的地方还不如它。文化、经济发达,社会稳定,这就是宋朝的情况。宋朝社会很少动乱,这很不容易。

历史上的朝代,短的就不说了,有一些朝代很长,动不动就两三百年,但如果看它的历史,总是不断地出事,中央各种政变,地方起义叛乱,没有特别稳定的较长阶段。宋相对来说算是稳定的。宋也有地方动乱,比如说宋江、方腊起义,但宋江、方腊起义的规模在古代来说算是很低的,没有太大影响。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只有一个宋,包括南宋、北宋,完全是被外部力量打垮的,内部并没有出太大问题。相反别的王朝,有的表面上被外部力量打垮,但它内部早就不行了,明朝后来被清朝取代,但首先是李自成把它打垮的。清朝虽说有外来侵略,但真正把它搞垮的是反清的、内部的辛亥革命。每个王朝毁于内部,只有宋朝是被外力所灭。宋朝灭得很冤,不该灭亡,因为它内部很稳定,特别是北宋。宋朝的命运不好,赶上外部对手太强了,第一个对手是辽,辽算是跟它关系最好,以后的金、元一个比一个厉害,最后宋就完全被消灭了。

北宋加南宋三百多年,南北宋各占一半。北宋是和辽做对手,也有一个对手是西夏,西夏比较小,稍微次要一点,后面冒出一个金。金灭了辽,又灭掉北宋,宋就跑到南方去建立了南宋,变成南宋和金的对峙局面,这时候宋朝就只剩下南方,把北方都丢了。金是从东北起来的,一下占领了中原和东北。辽的有些人就跑到中亚建立了西辽。北方草原上有各种各样的部落,称为蒙古诸部。草原上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政权,而是一大群人有不同的部落,不同集团互相乱打,也和金打,最后蒙古把他们全统一,后来又灭掉金、南宋,变成了元朝。

南宋退到南方,军事上勉强支撑,但经济、文化还是很发达的。而且南宋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发展海外贸易,往海洋发展,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中国古代都是农业为主,是内向型的,对于海洋的发展很不重视,但南宋没办法,发展了海外贸易,搞得很热闹,很有成效。

最后是元,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的概念很复杂,它是一个草原帝国,一开始不叫元,叫大蒙古国。在大蒙古国的这个阶段,它往南打了几下就不用主力打了,主力打到西边去了。蒙古人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一次打到中亚;第二次打到欧洲,打了很远;第三次打到了西亚的伊朗、伊拉克。三次远征将欧亚大陆的格局搅得天翻地覆。除第一次外,后两次西征都是因为后方的最高领导人大汗死了才收兵。最后一次西征,要打埃及了,领导人又死了,只好收兵,剩的人跟埃及打了一仗,打败了就没过去。当时蒙古非常厉害,后来他们内部分裂了,各自发展,主体的一部分人就开始往南发展,打南宋,最后占领南宋,形成了元朝。

元朝这个“元”来自《周易》“大哉乾元”。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以前少数民族来了只能占领半壁河山,南方都过不去,而这次是全国统一了。

元这个王朝有很多地方和传统的中原王朝不一样,综合很多方面可以这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现在很多学者驳“崖山之后无中国”,说是胡说八道,其实不能那么驳,因为确实是一个在外围的、传统中国控制不了的地方的民族征服了传统中国。

但是元朝在文化上,基本还是被纳入了传统的轨道,跟前后王朝大致能接轨。虽然元灭亡以后蒙古又跑回了草原,但后来经过历史各种复杂的发展变化,最后它也还是跟中原有密切关系,到清朝还是合为一体。到了近代,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出现了蒙古独立,但那是一个比较突发和偶然的事件,而像内蒙古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元朝是能代表中国的,只不过它确实有一些和前后王朝不一样的地方,这是需要承认的。

元朝对于现在中国版图的形成有很大贡献。元朝疆域一百多年间都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此起彼伏的叛乱局面。元朝实行一元化的统治,底层会有一些土著、土司、土官,但政权上层都是一刀切的行省制度,只有西藏用的是宣政院制度,相当于一个特区,除此之外整个北方草原、东北、云南等地都是一体化管理。同样是大王朝,元和唐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元要高级很多。

元朝是比较大,但是它有它的问题,它在文化上跟汉族文化即中原主流文化磨合得不太好,所以统治不太成功。它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强大,而且它还没有对手,别的王朝都有外部力量的威胁,它没有,按道理说这样统治四五百年应该也可以,结果一百多年元就灭亡了,还不如那些看上去没有它强的王朝活得长。这是很有问题的,主要是内部的问题。元朝在内部管理方面不太行,政权危机出现得比较早,导致它比较早就被下层老百姓推翻。看元朝历史,当年那些人那么厉害,一百年以后连农民起义都打不过,也是落差很大。

5. 明清时期(1368—1911年)

明清时期就简单了,分成两个阶段——明和清。历史越发展越简单,早期复杂得很,各种国太多了,后面发展基本是一个线条,而且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短期分裂一下就马上又统一,以后都是这种局面了。在明朝的疆域地图上,蒙古人退回草原去了,明朝能够真正控制的区域主要还是汉族地区,像青藏高原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名义上控制,有一些联系或是有一些朝贡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统治,这和元朝是不一样的,和清朝也不一样。

明清的政治体制又有一点变化。虽然帝国体制自秦以后一直传下来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明清政治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宰相制度的变革,宰相和宰相机构没有了。这个起因是朱元璋废宰相,如此便导致一个问题,皇帝的压力变大了。皇帝本来不需要管很多事,现在却都得管,实际上又管不了,所以最后皇帝又得找一些人帮忙,从而搞出一些新机构。比如说明朝有内阁,清朝有军机处,都是皇帝找一帮人来帮自己处理事情。但这些内阁、军机处的主管大臣都不能算宰相,他们只能帮皇帝处理一些文件,不能对下级发号施令,没有行政指挥权,但是也能管一些事。明清两朝差不多长,都是二百几十年,体制上前后关系比较紧密。

在经济方面,明朝前期还是经济比较低谷的时期,明朝中期以后到清朝入关统一,其间虽然又打了很多仗,但总的来说经济还是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不过传统经济的高峰也就只能达到这个高度了,再增长也只能是量上增加一些。就农业而言,明清跟宋朝相比恐怕就高不到哪儿去了,此时期主要靠新品种、新作物的种植,比如玉米、甘薯这些东西是新来的,原来没有,靠这个养活了很多人,如果没有这些新品种,明清的农业跟宋朝相比也就是差不多。在科技方面,明清的进展也不太大,好像有点停滞。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给人的感觉,循环往复,逐渐停滞不前。这种感觉到了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更加明显。

帝制时代的王朝存续时间比前帝制时代短了。因为王朝管理的强度很大,统治比较刚性,它就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时间一长就容易磨损,最后就坏了。如果机器不怎么运转,或者运转的频率较低,那它可能存活时间会长一些;若高速运转,到时候就要报废。中国的王朝就是这样周期性动乱,有一些王朝由于特殊原因,刚建立就崩溃了,一般的王朝只要建立起来进入轨道了,就能发展一段时间,有一个稳定的上升期,然后再出现问题,如果赶紧解决还能撑一段,再出现再解决,解决不了最后就崩溃了。内忧外患一开始能对付,国家力量下降就对付不了了,就会出现一个崩盘局面。内部问题是主要的,但是外部问题,像草原游牧民族、北方民族的问题也是相当强的变量,说不定哪个时候就突然冒出一支强大的少数民族,这个时候哪怕内部搞得比较好,可能也扛不住它的冲击。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宋朝,宋朝就是内部还理得比较顺,但是外部实在是扛不住。而更多王朝是内部也顶不住,外面也扛不住,就更麻烦了。

具体而言,通常能发展起来、能成功的王朝,它的早期历史一般都是这种情况,开国君主能力很强。在一个混乱局面当中通常会有竞争关系,谁是能力比较强、决策英明的一方,又抓住了机遇,谁就会最后获胜。但开国这些人再强,到最后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总会出现腐败,还伴以激烈的内部矛盾,然后机器慢慢转不动了,效率低下,逐渐失灵,财政上出问题,最后社会从一个扁平社会变成一个分化严重的社会。社会内部的矛盾尖锐,若再加上外患就更糟糕了。基本上王朝到最后都会走到这个阶段。

* 节选自 《国图名家讲座集》之《稽古·贯通·启新》

继续阅读
 
周飞舟: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文章收藏

周飞舟: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社会学研究面对的重大问题不是如何清除这些“非正式”的社会因素,而是如何理解这些社会因素。我们如果将这些因素上升到行动伦理的高度,就会发现,它们之所以难以消除,是因为这些因素与传统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即“仁...
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 文章收藏

桑塔格:作为隐喻的疾病

疾病常常被用作隐喻,来使对社会腐败或不公正的指控显得活灵活现。传统的疾病隐喻主要是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与现代隐喻相比,它们相对来说缺乏内容。以“政体”内部之感染这一常见的隐喻形式为本,莎士比亚发明了许...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