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试图运用西方的宗教资源,使儒家在脱离权力和政治领域之后,依然成...
杨国荣:宋明理学:内在论题及其哲学意蕴
内容提要:宋明理学作为一代思潮,有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及论题。从哲学的层面说,在“理”和“气”、“心”和“理”、“心”和“性”、以及“道心”和“人心”、“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等概念之后,理学既讨论何物...
许苏民:王夫之与儒耶哲学对话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规模空前: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一次就带来最新的西书精装本7000部,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以及传教士撰著的宣传西学的汉语著作亦有数百种之多。明清之际的儒耶对...
黄玉顺: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
【提 要】讨论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西学东渐”是绕不开的问题。“西学东渐”的观念实质是由现代性的、文明的西方来改造前现代的、不文明的中国,这种观念应接受批判性的反思。现代中国学者对于“西学东渐...
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
章学诚论“浙东学术”曾说过一句名言:“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钱宾四师一生治学大体上都遵守这一精神。钱先生逝世以后,报章上刊出了不少纪念文字,其中颇有人把他划入“新儒家”的旗帜之下。一九八八...
楼宇烈:儒教是不是宗教?
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儒教是不是宗教?本来儒教的“教”是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
黄玉顺:“时间”观念何以可能——从“无间性”到“有间性”
[摘 要] 既有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念已经受到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不是用另外一种现成的时间观念来代替它,而是追问任何一种时间观念是何以可能的,亦即揭示一切时间观念的本源,从而重新给出时...
廖名春: 荀子人性论的再考察
一、“人之性恶”的再认识 荀子的人性学说以性恶论最为著名。荀子不但多次宣称“人之性恶”,而且还以“性恶”作为他的人性专论的篇名。荀子性恶论的内容是什么?性恶是不是荀子所谓人性的全部内容?《性恶》篇是不...
杨国强: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中的偏失
中国文化重道、学、政相绾连,从而相信学术会最终地和内在地影响政治。因此王夫之论宋代政事而不满于王安石,曾直谓之“以学术杀天下”。若由晚清以来的近代思想走向,以及这种思想走向牵引下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嬗蜕着...
景海峰:天人合一”观念的三种诠释模式
“天人合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但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却成熟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儒家等学派所阐发的宇宙观之核心理念之一。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
余新华:阮元的经解
在乾嘉学派中,阮元是最后一个重镇。在考据学如日中天、成为专门的学问而与现实的道德和政治分途的时候,阮元并没有忘记学术的道德责任,他批评“近人考证经史小学之书则愈精,发明圣贤言行之书甚少”(阮元《瀛舟笔...
江怡:中国的哲学研究在国际哲学中的影响和困境
一 中国哲学在国际哲学舞台上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1983年“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起,中国哲学在阔别了几十年后重新回到世界哲学舞台,中国哲学的声音重新出现在国际哲学的...
肖永明: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新学主要是指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的思想、学术,亦包括其弟子王雱、龚原、蔡卞、陆佃、吕惠卿等对王安石思想的发挥与发展。因王安石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被封为荆国公,后世亦称荆公新学。新...
李明辉:关于“新儒家”的争论:回应《澎湃新闻》访问之回应
感谢大家对我温柔敦厚,这证明台湾毕竟还是个儒家社会。去年十二月初我到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访问,担任光华人文学者,以“中西哲学中‘恶’的根源问题“为主题,发表系列演讲。他们顺便安排了一场访问,由大陆的网...
许纪霖:走出普适价值论与中国特殊论的二元对立
(按: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于饶宗颐国学院"普适价值再思"论坛演讲《走出普适价值论与中国特殊论的二元对立》部分内容,注释从略,由作者授权使用。完整讲演参http://jas.hkbu.edu.h...